科技資訊頻道——為您提供各大產業創新成果、全球最新的科技新聞資訊
-
嫦娥四號任務中繼星成功發射 將搭建地月“鵲橋”
人民網北京5月21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21日5時2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鵲橋號中繼星是世界首顆運行于地...
-
架中繼“鵲橋” 助嫦娥奔月
人民網北京5月21日電 “嫦娥奔月”這一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講述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好奇宇宙、探索月球的美好夙愿。2013年底,“嫦娥三號”成功實現了在月球正面的軟著陸并完成了巡視探測任務,樹立了中國探月史...
-
兩家衛星共乘“二手火箭”入太空
原標題:兩家衛星共乘“二手火箭”入太空 運行在太空的第二代銥星通信衛星效果圖。圖片來自網絡 據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官網23日消息,SpaceX完成了一項罕見的任務,用一枚“二手”的“獵鷹9號”火...
-
高分六號:“五高”設計不簡單 將與高分一號組網運行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趙竹青)今天中午12時13分,“高分六號”衛星成功發射。作為我國“高分家族”的一位新進成員,它不僅繼承了高分一號衛星的優秀特質,更在能力上再上新臺階,成為我國第一顆設置紅邊譜段的多光譜遙...
-
“龍江二號”微衛星傳回地月合影
原標題:“龍江二號”微衛星傳回地月合影 據國家航天局14日消息,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自主研制的“龍江二號”衛星已進入環月軌道,搭載的沙特相機等載荷全部正常開機。當日,中沙兩國聯合對外發布沙特相機拍攝的兩...
-
“龍江二號”微衛星成功傳回月球圖像
“龍江二號”微衛星搭載的沙特相機拍攝的地月照片(國家航天局供圖)。 人民網北京6月15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哈爾濱工業大學自主研制的月球軌道超長波天文觀測微衛星“龍江二號”目前已進入環月軌道...
-
航天科工發布“CMSS云制造支持系統” 打造云制造集群生態
人民網成都6月15日電(魏艷 方晴晴)今天上午,以“云賦動能、智領未來”為主題的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在成都召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在論壇上指出,由航天科工打造的航天云網重點服務...
-
考古者王芬:拾起古代文明的拼圖
原標題:考古者王芬:拾起古代文明的拼圖 受訪者供圖 第二看臺 用手鏟、鶴嘴鋤、鋤頭,就這么一刮一撥,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副教授王芬團隊歷時200多天,最終讓“章丘焦家遺址”露出了真容。前不...
-
糖蛋白讓蛛絲在潮濕環境下保持黏性
原標題:糖蛋白讓蛛絲在潮濕環境下保持黏性 圖片來自網絡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2日發表的一篇生物力學論文稱,美國科學家團隊發現了蛛絲聚合膠能夠在潮濕條件下保持黏性的機制,該成果有助于開發可以...
-
譜系地理小區概念重新精準定量植物區系區劃
原標題:譜系地理小區概念重新精準定量植物區系區劃 我國植物區系復雜,傳統的區系區劃,尤其涉及特定區域內較小地理單元的區劃上還存在不足,不利于人們進一步精準地認識自然。隨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
-
200多年廢宅 如鬼屋籠罩死亡氣息
原標題:200多年廢宅 如鬼屋籠罩死亡氣息 一位城市探險家在英國柴郡拍攝了一組驚悚的照片。這是一棟廢棄了兩個半世紀的豪宅,本來有一位百萬富翁要修復這處莊園,但在富翁過世后,這處莊園也失去了重生的希望。...
-
漢機織漢錦 “五星錦”復制成功
原標題:漢機織漢錦 “五星錦”復制成功 奇觀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織錦1995年在新疆尼雅遺址出土時,曾轟動世界?,F在中國絲綢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成功地“以漢機織漢錦”,用復原的西漢提花織機織出了...
-
熔巖聚成海 夏威夷火山持續噴發
原標題:熔巖聚成海 夏威夷火山持續噴發 圖片來源網絡 當數百萬的人們關注著英國哈里王子的“世紀婚禮”之時,攝影師約瑟夫?安東尼仍在美國夏威夷孜孜不倦地拍攝著基拉韋厄火山噴發的畫面,捕捉著壯觀的自然...
-
“朱諾”號收集了一千六百多個木星“哨聲”
原標題:“朱諾”號收集了一千六百多個木星“哨聲” “朱諾”號探測器藝術效果圖 圖片來自網絡 英國《自然》雜志和子刊《自然?天文學》雜志6日同時發表兩篇天文學論文,報道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
-
化石大數據可用于預測全球氣候變化
原標題:化石大數據可用于預測全球氣候變化 記者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生物地理與生態學等學科相關研究人員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合作,整合歐亞大陸149個植物大化石數據點,重建了化石點的古氣候數...
-
新測序技術 發現螞蟻重大基因
原標題:新測序技術 發現螞蟻重大基因 《細胞?報告》 2018.6.5 螞蟻是一種新興的神經表觀遺傳學模型系統,迄今為止,雖然許多研究團隊已經對各種螞蟻進行了基因組測序,但這些測序結果并不能幫助科學...
-
“隱形器官”與大腦關聯密切
原標題:“隱形器官”與大腦關聯密切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了一項神經科學研究:美國科學家團隊通過小鼠實驗發現,腸道微生物組的變化,改變了多發性硬化癥(MS)實驗小鼠的腦內免疫細胞的活性。這項研究擴...
-
迄今最大最古老猴面包樹經歷“神秘死亡”
原標題:迄今最大最古老猴面包樹經歷“神秘死亡” 英國《自然?植物》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非洲最大最古老的猴面包樹正在經歷神秘的死亡事件,而猴面包樹是植物界著名的“壽星”,并不會輕易死亡...
-
用太陽能從沙漠空氣中收集水? 科學家已經喝過了
原標題:用太陽能從沙漠空氣中收集水? 科學家已經喝過了 用鋁制成的新型MOF-303材料結構圖。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集水設備。 第二看臺 美國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并測試了一種“吸水”設備,可僅利用...
-
3D打印玻璃鏡片媲美商用產品
原標題:3D打印玻璃鏡片媲美商用產品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首次借助3D打印技術,利用自行研制的“墨水”,成功制造出了光學性能優異的玻璃鏡片,可與市場上現有商用產...
-
這么奇葩的睡眠法你也信?
原標題:這么奇葩的睡眠法你也信? 春天來了,又到了春困的時節,很多人發出感慨,怎么睡都睡不夠,太耽誤工作和學習了。于是網上開始流傳起一種“達?芬奇睡眠法”。據傳,達?芬奇每工作4小時就去睡15―20分鐘,這樣一...
-
第三類存儲技術寫入速度比目前U盤快1萬倍
原標題:第三類存儲技術寫入速度比目前U盤快1萬倍 國際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中,“寫入速度”與“非易失性”兩種性能一直難以兼得。記者日前從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獲悉,該校張衛、周鵬教授團隊研發出具有顛覆性...
-
留住夜的黑 保護星星閃爍的家園
原標題:留住夜的黑 保護星星閃爍的家園 晴朗的夏夜,抬起頭,看漫天繁星,偶爾還會有流星劃過,這是記者兒時生活的情景。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電子產品琳瑯滿目,卻“仰望星空”而不得。每每抬頭,要么是看不到,即使看到...
-
個性化卵巢癌疫苗顯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原標題:個性化卵巢癌疫苗顯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全球科學新聞服務平臺EurekAlert!15日報道,培養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的個性化癌癥疫苗在卵巢癌患者中獲得了令人鼓舞的結果。 目前癌癥...
-
二硫化鉭可作超快存儲器機制獲解
原標題:二硫化鉭可作超快存儲器機制獲解 最近,俄羅斯國家研究型技術大學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NUST MISIS)工作人員提出了一種層狀二硫化鉭隱藏潛在狀態的形成理論,從而確證了二硫化鉭可用來長期儲存信息,并...